查看原文
其他

【梁铃铃访谈】孤寂华人太多,所以我去St John 做关怀电访员

毛芃 新西兰Kiwi毛传媒 2019-10-30


点击可见各种新西兰移民留学小问答


前 言



梁铃铃女士曾在新西兰中华电视网(WTV)工作13年,是华社知名女记者。2018年2月,铃铃辞去电视网总编的工作。这之后,她一直参与各种志愿服务项目。


除了做太平绅士、在动物保护组织(SPCA)做志愿者,铃铃还是奥克兰博物馆的毛利展馆华语解说员;她还是奥克兰医院“蓝衣大使”(Blue Coats Ambassador)。另外,她还在慈善商店St Vincent de Paul op shop做助理店員。


最近,我又听说铃铃在为St John做关怀电访员,还担任了关怀电访员的小組長。我于是对她做了采访,想听她谈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慈善服务。



梁铃铃  (毛芃摄影) 


记者:铃铃你好, 听说 St John 推出了给孤寡、孤寂人士打关怀电话的服务项目,还听说你在做关怀电访员(Caring Caller)。 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服务呢?我一直以为St John只是提供救护车服务和急救训练课程的服务呢! 


梁铃铃:是的,我原先和你以为的一样。其实,St John 关怀电话服务从1994年就开始了,就是由志愿者在固定时间打电话给受关怀者,双方并不见面,关怀电访员通过定时打电话和受关怀对象建立起友谊关系。


几个月前,St John针对华人社区推出了这一服务。



记者: 为什么要针对华人社区建立这个服务呢? 


梁铃铃:St John 关注到华社有这个需求是在今年五月,当时有媒体报导了华社潘老先生的独居故事。St John于是成立了中文关怀电访员(Chinese Caring Caller)服务,专门以华裔特别是华裔老人为服务对象。


记者:你怎会想到做关怀电访员的? 


梁铃铃:前几个月我回台湾看我婆婆,在台湾住了一段时间。我是在台湾得知St John 招收关怀电访员(Caring Caller)的。那时,义工招募正在微信社群网站热烈展开,我回来后立刻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


从过去的媒体工作经验中,我知道华人社区有许多协会、社团举行各种活动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也知道有些长者因为语言、文化和个人家庭因素,面临孤寂、失落、无助、忧郁甚至遭受家暴,不少机构组织关注到这些问题,也提供了相应协助。


记者: 在华人社区,像潘老先生那样的孤独老人多吗?


梁铃铃: 挺多的,潘老先生的故事在华人社区只是冰山的一角。当然,并不是说每个老人都孤苦无依,也不是每个需要关怀的人都是长者。


透过和社区协会组织的实际交流,我发现我们身边不乏这样需要关怀的人士。他们可能因为身体状况不佳不方便出门;或是因为照顾长年卧病的老伴而不得不深居简出;或是儿孙远赴外地发展而独居;或是因为交通和语言的障碍而足不出户。还有些人白天的生活丰富多采,但一回到家面临空荡荡的房子或是一成不变的家务事,难免陷入孤寂的处境。


这时候,假如接到一个用自己母语打来的关怀电话,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慰寂寥的心情。就像我在台北83岁的独居婆婆,每天儿孙都会在晨昏时候来问候。一到下午,她老人家就期待着电话铃响。小孙女会打电话和奶奶聊上几句,不外乎是奶奶今天过得如何等等琐事。老太太总是口里说着不要因为打电话耽误工作,可心里是暖呼呼的。


这看似简单的问候,却是贴心的关怀,这正是St John 想要带进华人社区的服务。



St John 董事朱強博士和志愿者小组长们举行第一次会议


记者:参加报名做义工的华人多吗?


梁铃铃: 很多,有超过百名志愿者报名,甚至有来自汉密尔顿的志愿者呢!还有社团更是慷慨捐助来推动St John 第一项以华裔为对象的社区服务工作。


记者: 有这么多的华人做志愿者帮助孤独人士,这真是好事情呢!


梁铃铃:说实话,最近这一、二十年来新西兰的华人谁不是移民?哪一个又没有父母?大家都经历过新移民艰难的适应阶段,而长者的学习适应力都远远不及年轻人。尽管衣食无忧,但移民家庭三代不一定同堂生活,有些老人的生活很空虚。


飞凡剧社最近演出的话剧《偷. 心》就是表现华裔独居老人的故事。 


《偷. 心》舞台剧照


记者: 这个话剧去年上演时我就看过。剧本是根据本地华人女作家、新西兰华文作协会长珂珂女士的作品改编。我还采访过飞凡剧社的导演李飞和制作人罗凡。 


梁铃铃:话剧是根据90年代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描述了一位华裔独居老人和潜入家里的年轻人发展出的一段奇妙温馨的情感。原创和话剧都彰显出独居华裔长者的寂寥境况。


所以,飞凡话剧社也很支持St John 关怀电访员服务项目的推展。不仅剧团负责人罗凡自身投入志愿者服务,剧团还捐出两天演出的五成收入共2,500新元。


另外,关怀电访员的服务也获得新西兰潮属总会一万元捐款的支持。


飞凡剧团演职员和St John 代表合影


新西兰潮汕总会给St John捐贈救护车

St John职员和志愿者參加捐助仪式



记者:做关怀电访员需接受专门培训吧?


梁铃铃:是的,St John 基于24年的Caring Caller 服务经验,从申请者当中找先找到合适的人选担任小组长。他们对申请人进行一个个面谈,完成背景调查和警察审核后,志愿者们便会进入训练阶段。


有超过百名的华人志愿者已经通过面谈,很多人已经通过警察的背景审核,正式开始电访工作了。


团队组长在St John 举行第一次会议.


记者:做St John的电话关怀义工,每周要工作多长时间? 如果还有热心华人想做电话关怀义工,怎么联系呢?


梁铃铃:爱心永远不嫌多,一周只要拨出半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让孤寂人士的生活多一些积极的变化;朋友永远也不嫌多,多一个St John 关怀电访员的朋友,孤独老人们的生活或许会增添更多活力。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关怀电访员的服务对象不局限于长者,只要是觉得孤独需要关怀者都是St John 关怀电访的服务对象。


如果您或是您认识的人能因为这项关怀电访而受惠,或者想成为志愿者,

可以拨打电话 027 590 8721(普通话或粤语) 询问, 也可以拨打0800780780(英语)。


另外,我还想借机说一下St John也很需要社区的慷慨捐助,好推动关怀电访服务以及其他社区和急救服务。


关怀电访员小组的组长在向Blockhouse Bay华人协会介绍服务


经常性的捐助人可获得St John 紧急救护的免费服务,有意成为捐助人请参考网站www. stjohn.org.nz,或联系Hazel Munro 09-5260527-8746(英语),Champ Liang 021 508 618 (普通话或粤语)。




飞凡剧社~罗凡真实生活中的老人更孤独


罗凡:飞凡剧社当家人之一


飞凡剧社为St John 关怀电访员服务项目捐款2500元,剧团负责人罗凡还亲身投入志愿者服务。她向毛传媒讲述了她的感受。

你知道我有一次就是在两小时的活动接触了一位孤寡老人,我心里那个堵啊,我回家自己要哭一场心情才会舒服些。


现实生活中一些孤寡老人的状况,就是我们话剧里的升级悲惨版。话剧表现的本比现实更典型,谁知真实生活中,一些老人的状况更可怜、凄惨。


之前我同飞凡剧社的朋友们做表现老人生活的话剧,但当我实际接触了一些老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后,才意识到我对他们的认知其实还在初级阶段。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李飞(剧社导演、罗凡的先生)在和一些老人聊天之后坚持要做《偷.心》这个话剧。我是之后因为St John才有机会接触到孤独老人群体的,而老人也只是孤独人群的一部分。


以前我对孤独人群只会有同情心,但现在我可以用行动献爱心,不管是金钱还是艺术上的付出。 


因为反差那么大,现实让我压抑。我回家哭一下发泄一下就好了,可是这些孤寡、孤寂人士呢,他们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过着因各种缘由而导致的孤独、无助的生活。


试想如果让我置身于他们的境地,我可能也无力做出任何改变。现在有St John 关怀电访员这样的服务项目,这可以让孤寂人士对生活有所期待,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再有就是外界能了解孤寂人士的健康状况,能使他们尽早能得到所需要的医疗支持。





近期文章,欢迎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